“有心事找‘陶老师’,有困难打96111”,经过30年的发展,“陶老师热线”已成为南京乃至江苏的亮丽名片。30年里,拯救了千家万户的“陶老师”还首创7+1工作体系,不仅在南京各区建立工作站,还将服务从南京辐射到全国,在西宁等地建立了分站。
创建7+1工作体系,常年有186位“陶老师”在守护童心
“陶老师工作站”7+1工作体系,是指由“96111”24小时热线电话、面询、首访评估、微博、微信、邮箱、流动服务和危机干预,构成的较为完整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系统。强大的服务背后,离不开专业、敬业的“陶老师”队伍。
这支队伍中,直接面对学生、家长的热线员由专职接线老师和兼职志愿者组成,共有186人。他们每年平均接听电话5000多例,近3年达到每年8000例,面询2000多人次,进学校进社区、暑期夏令营、家长讲堂、微信微博等服务项目惠及数万人次。
为了接好每一个电话、服务好学生和家长,错过饭点、不敢喝水、整夜不能睡觉,这些对“陶老师”们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专职“陶老师”陈蔚介绍,有一次她凌晨2点接到一个男生的电话,该名学生和他的好友联系不上,而他怀疑其好友在自杀。赶紧联系!若干个电话打完,直到确认男生的好友好好地躺在学校宿舍的床上后,陈蔚才停下,而此时已经是清晨5点48分。
“陶老师”也有老师,给他们“加油蓄能”
因为成天被倾诉各种问题,心理咨询师常被称为“消极情绪的垃圾桶”,也常被想象成集中了负面情绪和能量的“定时炸弹”。
“既要能够与家长、孩子共情,但结束之后又要很快地从情绪中抽离,这是对心理接线员的专业要求,也属于极高的要求。”工作站的付林涛老师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陶老师”们接电话的情况、心理状况等,由她负责督导。像她这样专业的督导师,“陶老师工作站”有13人。
付林涛说,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陶老师”们不能站在说教的角度与家长、孩子沟通,而是要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在接听电话时,头脑要保持高速运转,同时身心也要无限靠近,常常几个电话接下来,对热线员来说就是巨大的精力损耗。
因此,“陶老师”们需要经常接受督导,提升工作能力与心理素质。工作站一直关注志愿者队伍的成长,高频次开展专业人员小组督导,促进咨询师自我成长,仅今年开展的各类各级线上线下督导就有近百场。
除此之外,“陶老师”们还需要不停地 “自我补给”,吸收新的心理学知识。对“陶老师”们来说,督导与学习就像一个加油站,是他们补充能源再继续前进的动力,让他们更专业,更好地帮助来咨询的家庭解决问题。
在西宁建立分站,服务从南京走向全国
在主管部门的扶持和指导下,从2009年起,“陶老师工作站”陆续在南京各区及对口协作城市西宁设立分站;2010年,工作站被中央文明办确立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全国)辅导中心”,成为全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示范标杆。这标志着“陶老师工作站”服务对象的扩大和功能拓展的升华:立足南京,辐射江苏,影响全国,由“心理援助”到全面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长。
“陶老师工作站”结合年轻人的特点开通QQ谈心平台、微博和各种网络平台、小程序等支持在线咨询,既保护了倾诉人隐私,又极大拓展了公益服务范围,每个孩子随时都可以连线“陶老师”,获得及时帮助。
2018年夏天,芳芳(化名)在楼顶拨打了96111。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因为不想去上学,芳芳和父母大吵了一架后摔门而出。浑浑噩噩中,她来到了楼顶。
“当时我特别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于是就想到了96111。因为我之前一次不开心的时候在网上搜索过倾诉渠道,记住了这个电话。”开始芳芳还担心自己是外省人而被拒之门外,没想到接线老师特别和善,耐心陪她聊了好久。芳芳跟接线老师说她有过的梦想、有过的计划,但现在这些都不可能实现了。接线老师却用坚定的语气告诉芳芳,可以实现,但需要想一下如何去实现……接线老师一边用智慧倾听,用共情缓解危机,一边和公安取得联动。不久之后,芳芳的父母赶到了楼顶……芳芳说,一个电话给了自己一个机会,如今她已大学毕业,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据统计,近年来,“陶老师工作站”与公安、妇联、医院系统合作开展危机干预,及时化解了多起危机,救助了200多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