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发表题为《用专业和爱,帮助孩子重获阳光》报道

发布者:杨璐发布时间:2023-06-19浏览次数:10

陶老师工作站位于建邺区北圩路41号南京晓庄学院内。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进入大厅就是一面笑脸墙,尊重、接纳、真诚、保密8个字作为工作守则写在笑脸墙上方,热线间24小时灯光明亮。

1992年,南京晓庄学院(当时的南京教育学院)几位心理学教师在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下,秉持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精神,创办了陶老师热线。一部电话、一本笔记本,这条全国首个开通的学生热线虽极简陋,却让很多有困扰的青少年露出了笑容。于是,热线有了坚持下来的动力。

30年来,为了孩子们的笑脸和勃发的生命力成了工作站的追求,而公益精神、专业精神、职业精神是要求,也是承诺。

一张特殊的12345工单

南京市教育局曾收到一份特别的12345工单,来电者不是表达诉求,而是表扬陶老师热线

那是202048日上午840分,陶老师热线工作室里,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咨询师葛利利正在值班。电话铃声响起,葛利利立马接了起来。

电话那头是一位父亲,因为孩子时常出现情绪波动而感到苦恼,家人采取了很多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

葛利利先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询问引起孩子情绪波动有没有什么源头、具体是什么样的表现等,随后又直接和孩子对话,采用一些谈话技巧跟孩子聊天,拉近彼此的距离,最终讨论出了一些可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推荐家长尝试。

三四十分钟的咨询时间里,葛利利温柔耐心,给出的建议也很专业,得到了来电咨询家长的认可。当家长询问姓名想表达感谢时,葛利利说:你叫我陶老师就好了,我是陶老师热线团队中的一员。

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位陶老师热线的老师都会这样做,也都能做好。葛利利说,陶老师热线的心理咨询老师已经18年,这样的热线电话接了无数个,每一个电话我们都会认真对待,这是每个陶老师的职责。

一份从不随意透露的名单

陶老师热线创始人之一陶勑恒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我觉得心理咨询很有意思,也很有用。陶勑恒经过专业学习后,正好迎来学校一个心理实验室项目,于是他开始尝试做公益心理咨询。这一做,就做出了一些小名气,好多熟人和学校推荐的家长来找他。

1992年秋季,南京市教育局从关心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角度出发,考虑做一个服务本市中小学生的热线电话,于是借助南京晓庄学院的专业力量开通南京市中小学生谈心与投诉电话。这一电话成为全国首个中小学生公益心理服务热线。2004年,热线发展成为能提供多元化心理服务的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即陶老师工作站2005年,热线短号码96111启用,是国内首个短号码心理热线。

尊重每一名求助的学生或家长;接纳每一名求助学生或家长的想法和感受;坦诚与求助对象沟通,不虚伪不假装;在咨询伦理要求的范围内为求助对象保密。这是他们的工作要求,所以陶老师们不会透露求助者的信息以及具体案例,包括媒体采访时,以免求助对象看到报道后对号入座。所有能被媒体匿名报道的事例,都是陶老师和当事人联系,征得对方同意的。

林子的妈妈很是感激陶老师3年前林子不愿意上学,不愿意讲话,一到学校就说肚子疼,被诊断为抑郁。除了医院的药物治疗,学校推荐他们到陶老师工作站

接待林子的是吴亚子老师。我们的咨询从讨论开始。我们尝试着慢慢理解孩子,觉察孩子不合理的自动思维和信念,并运用专业知识对其进行认知矫正。经过10次咨询之后,林子对生活没那么讨厌了。

我们也经常和吴老师交流,这才意识到自己之前的教育沟通方式是欠妥的,吴老师给了我们很多与孩子相处的建议。林子妈妈说,现在,孩子情绪平稳,乐观了许多。

一个超前的善意提醒

专业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学生的心理咨询上。早在2011年,陶老师就向相关宣传部门建议,对于未成年人极端事件的报道要谨慎。

情绪会传染,极端行为具有模仿性。陶勑恒介绍,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数据显示,在极端事件报道后的头3天内,模仿性极端行为数量将达到顶峰,在两周或者更长时间之后才会渐趋平稳。

极端事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表述清楚的。不少未成年人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本来就处于自我认知不稳定阶段,一看到这样的细节,极易对号入座并且感同身受进行模仿。陶勑恒说。这一提醒在当时很超前,不被理解,而如今已被大众所接受。

作为博爱之都的南京,教育人的爱是非常具体的。南京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精神孕育了我国乡村师范教育的发祥地——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斯霞老师的童心母爱伴随她的从教人生,为南京基础教育后辈们立下一座丰碑;杨瑞清校长扎根乡村教育40余年,成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而陶老师工作站,同样也根植于教育人对青少年的爱与守护,且在岁月的交替中,爱的种子发了芽,开了花。

30年前,热线刚刚对外公布,初中生芦芳就拨通了“陶老师热线”;如今,师范毕业的芦芳是“陶老师热线”的资深志愿者。“热线陪伴了我的青春,给了我温暖。我希望,自己也可以通过这条热线给困顿中的青少年送去力量。”芦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