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培养模式

发布者:杨雪梅发布时间:2019-10-22浏览次数:1595

跨学科培养模式

 

南京晓庄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通过跨学科的培养方式,探索出建设和谐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复合型,强调的是知识结构和基本技能的复合,文化素质与应用素质的兼具。而复合型心理健康工作者,是指既具有健康心理学专业素养,又具有某一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学校、社区、各类组织机构等领域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基层人员。

1.人才类型、规格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合理定位。复合型心理健康工作者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类型,立足于满足社会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满足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需求,满足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需求,满足各类组织机构的员工对心理学的需求,等等。我们将培养人才规格定位为,创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大量的、活跃在社会各领域第一线的心理健康基层工作者。

2.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要求相结合,强调整合。通过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培养心理健康工作者的通识素质;通过设置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体系,搭建心理学入门的初级平台,培养其心理学基本视野;通过设置专业基础技能课程体系,培养其心理健康工作方面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通过设置跨学科专业模块课程,培养他们对不同服务领域的专业知识素质,增强职业适应性;通过设置整合性实践课程体系,将健康心理学知识和技能渗透至各领域和专业方向。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关注解决问题能力。运用课堂教学与实践基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我校特有的“模块课程+‘陶老师工作站’”、“模块课程+社区实践基地”、“模块课程+中小学校实践基地”以及“模块课程+组织机构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环节,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

4.专业领域与跨学科领域相结合,重视融入与渗透。本实验区所培养的复合型心理健康工作者,是通过专业领域与跨学科领域相结合、整合教师队伍中的优质资源来实现的。通过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来保证学生的基本专业素养,通过跨学科的专业模块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获得该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保证其在较短时间融入该领域,并能结合该领域的特点,开展心理健康工作。

5.现实目标与发展目标相结合,关注可持续发展。本实验区将“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设置的培养目标不仅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需要,还要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构筑平台。希望通过几年的培养,毕业的学生不仅能够很快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成为社会各专业领域中一个合格的基层心理健康工作者,同时,还具备在专业上进一步成长和发展的潜能。

 


 

 

 

  跨学科培养模式下的课程结构

 

 

 


复合型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培养目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