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丹桂飘香。10月26日,由南京晓庄学院陶老师工作站主办,南京丰尚幼儿园协办的第二届儿童精神分析学术沙龙—绿房子0-3岁托育专题会议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沙龙汇聚了全国多地绿房子项目负责人、专业工作者及儿童心理健康领域爱好者,共同探讨0-3岁婴幼儿托育工作的创新实践。
开幕致辞:凝聚共识,共创未来
沙龙伊始,主持人蒋佳乐简要介绍了会议背景与宗旨。随后,南京晓庄学院陶老师工作站教师、南京咿呀绿房子创始人陈劲骁致欢迎辞。他代表主办方对与会嘉宾致以诚挚感谢,并表达了对于深化行业交流、以专业力量赋能儿童早期发展的深厚期望。
随后南京丰尚幼儿园肖鹃园长以“在关系中滋养,在陪伴中成长”为主题为大会致辞。肖园长表示,要将绿房子下一步定位为枢纽,连接资源、输出专业、赋能伙伴伙伴,让“不急于塑造、先守护”的精神持续扩散。她还强调,从事0-3岁的儿童托育工作,是我们在陪伴孩子,更是孩子在疗愈我们。
专题分享: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
长沙绿房子接待者李佳昱以“关于开始时的耐心”为主题,通过案例分享与现场互动,探讨了接待工作中面临的焦虑与耐心。在接待中,婴幼儿们的与孩子的养育者们的焦虑共同交汇,构成了当下的焦虑。她认为,当我们和婴幼儿们拥有开放、安全、自由的感觉,再加上真相的支撑作用,那么人们会对焦虑多一些体察与理解。接着,厦门松果屋团队以“松果屋的实践——儿童精神分析的传递”为主题,由吴培贞、蔡双双、林芸、梁薇共同分享了团队如何将托育工作与儿童精神分析深度结合。她们从创办初衷、活动策划到空间设置,系统介绍了以精神分析为内核的托育实践模式。在专业成长方面,团队始终重视接待者的素养提升,通过个人分析、理论学习、定期督导及读书会等多维路径,持续夯实专业基础,确保服务品质与伦理并重。
专业对话:深化行业实践认知
武汉听见绿房子儿童与家长接待中心联合创始人齐华勇聚焦“对场所的移情”议题。他指出,移情不仅来自孩童,更源于其照顾者,那些“未被聆听的痛苦”会深刻影响孩子。因此,绿房子作为一个稳定且“中空”的场所,其核心功能在于提供专业的聆听与包容性的容纳。分享最后,他呼吁不要忽视绿房子所代表的“一丁点的绿”,因为它正蕴含着带来整个春天的希望。
杭州绿房子团队以“杭州特色的绿房子实践”为主题进行压轴分享。接待者金榆程从空间理解出发,指出绿房子不是简单的“容器”,而需关注其内部结构的有机联系;葛婷婷通过规则实践案例,阐释了精神分析工作中接待者的专业定位与边界意识;陈青晓则通过生动的个案,展现了稳定陪伴与等待性呼唤的治愈力量。最后,创始人乔菁回顾了杭州绿房子的发展历程与团队建设经验,为与会者呈现了一个特色鲜明、专业扎实的地方实践样本。
实践参访:感受专业环境魅力
此外,肖鹃园长和胡文宇老师带领嘉宾和参会人员一同参观了南京丰尚幼儿园,实地交流婴幼儿教育空间的设计理念与运营特色。
圆满闭幕:交流深化,共促成长
在闭幕环节中,陈劲骁以“绿房子不是用来谋生,是用来谋爱的”点明公益初心。他强调,组织核心在于发挥精神分析的专业功能,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支持。为持续深化0-3岁儿童工作的专业实践,他提议南京咿呀绿房子后续可率先组建3–4人的“卡特尔”小组,通过小组式研讨进一步聚焦个案、夯实专业能力,为本地托育服务注入持续动力。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供稿l杨帆 蒋佳乐
摄影l孙紫淇 王卓雅
审核l许红敏


